close
  今年9月17日的納莉颱風造成大台北地區淹水,而我在涉水回家 ( 我戲稱為「松江路-新生南路溯溪活動」) 的途中,遺失了我的手機,至今有超過二個月的時間,我過著沒有手機的生活。

  沒有手機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,因為其實我還在使用呼叫器,可是說到呼叫器,身邊的朋友大多擺出「啊,這是什麼時代了?」的表情。尤其是,我在【數位時代】雜誌裡面,是屬於「超數位人」這個等級的,也因此大家都很難想像,我會過著沒有手機的日子,而且一過就是二個月。
  什麼叫「超數位人」呢,這個要解釋一下。【數位時代】雜誌每隔一陣子,都會針對「數位人」進行一些調查,比方說數位人和非數位人在工作薪資、每週上網時數、對未來景氣的預測...做一連串的統計和比較。不過什麼叫做數位人呢?我記得是以筆記型電腦、電腦、手機、呼叫器、PDA...科技產品來區隔,同時擁有三樣以上科技產品的稱為數位人,擁有四樣以上的則被歸類為超數位人,我正好擁有手機、電腦、呼叫器 ( 當然,產品會改朝換代,我說的是去年的調查,今年還擁有呼叫器的恐怕是少數,不過我還有數位相機,所以應該還是有資格排在有四樣科技產品這一級 ) 、PDA,所以被歸類在「超數位人」這一的族群中。事實上,我也確實比身邊大多數的朋友都還早擁有信用卡、手機、PDA、數位相機...理由也只是因為玩這些東西很有趣。
  OK,這是題外話,有人說一天沒有帶手機出門,就覺得心神不寧。那麼,過了二個月沒有手機的生活,覺得如何呢?說真的,除了幾位朋友聽說我遺失手機又遲遲不去買新手機,而提出了小小的抗議之外,我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麼不一樣。有一些人或有一些工作性質,必須要「隨時」可以被別人找到;但我顯然不是這種人,也沒有這樣的地位,那麼,要一個可以隨時被別人找到的工具做什麼呢?經常看到有一些人會一面快步走路一面用手機交談,再不然就是一面等公車或搭乘捷運一面講行動電話,我偶爾會這麼想,現代人把生活的步調拴緊到這樣的地步,對自己到底有什麼好處?

  Nokia的廣告中說: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」,這是很好的一個理念。換言之,新科技的發展應該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;可是,有嗎?我覺得比起以前,我們不但沒有活得更輕鬆,反而活得更緊張。為什麼我們不能就只是專心地走路或等公車,想一些屬於自己的事情?很多人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視機,讓房子裡有一些人的聲音。同樣是Nokia,在它們的Logo底下有「Connecting people」,結果我覺得,現代人的問題並非跟別人溝通不良,而是害怕和自己相處。

  可是最後,為了讓自己有安全感,也讓身邊的人有安全感,我還是跑去買了我的新手機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rprin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